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台湾问题,美国学者又吵起来了,这次有些不同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2-10-02





几天前观察者网翻译了《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的两篇关于台湾的文章,并且注明那是一组系列文章中的最后两篇(《美国还想决定台湾地区的未来?》)。


简单说,今年7、8月号的《外交事务》上,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利国际研究所的研究员马斯特罗(Oriana Skylar Mastro)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Taiwan Temptation: Why Beijing Might Resort to Force”的文章。到了9、10月号上,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的奥戴尔(Rachel Esplin Odell)、麻省理工国际研究中心的海金博塞姆(Eric Heginbotham)、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林碧莹(Bonny Lin)、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萨克斯(David Sacks)以及胡佛研究所的坦普曼(Kharis Templeman)纷纷撰文反驳马斯特罗的观点,然后马斯特罗又写文章回应。


在美国一直有保台论和弃台论之争,但这次美国学者争辩的却主要不是保台弃台的问题,而是会不会武统的问题。武统一直也是我们这边很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看看美国智库都怎么想,肯定会很有趣。观网只翻译了整个系列的最后两篇文章,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整个争论从头到尾完整地介绍一遍。



首先是马斯特罗点燃争论的论文。这篇论文认为,大陆很可能会武统台湾。


大多数华盛顿的政策分析家认为,大陆会因为可能的经济损失而放弃武统,马斯特罗说这是不对的。马斯特罗的理由看下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政治上大陆政府的态度有微妙的转变;第二,军事上大陆军改后解放军能力今非昔比;第三舆论上更多民意支持武统。


马斯特罗的认识,大方向不错,准确性不足


比如马斯特罗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观察”,论述大陆政府对台态度上的微妙转变。可在我看来他写得弯弯绕绕,却偏偏绕过了最重要的“由防独转向促统”这个概念。事实上这个概念在2017年有两会代表提出“由《反分裂国家法》走向《国家统一法》”时就出现了,当年丹佛大学的赵穗生应台湾当局邀请参加研讨会,也提出了相似的概念。马斯特罗意识到微妙变化,可总是过其门而不入,抓不到这个微妙变化的实质核心,就不够准确,之后的分析就会出问题。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对解放军军事力量的解读上。马斯特罗用了很多笔墨阐述大陆军事力量的增长,描写解放军军机绕台,引用五角大楼以及兰德公司的研究称中美在台海一战的话美军会败,设想各种战场情况,但马斯特罗似乎认为大陆国防力量的增强必然导致采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是错的。军事力量增强给大陆提供了多种选择,提高了成功率,但并不代表必然会用。武力威慑与使用武力是两个概念。


还有,尽管马斯特罗认识到了大陆和台湾是因为内战而处于现在的状态,他也认识到了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但他最后给美国开出的终极药方居然是“美国要让中国相信武统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复兴”。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武统当然会带来损害,不用美国说我们也相信,但国家统一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马斯特罗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理解零分。


总的来说,将“促统”片面理解成“武统”,低估经历过屈辱近代史的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马斯特罗的论文看上去像有道理,但细品其实似是而非。



马斯特罗的论文在接下来一期《外交事务》上遭到了其他学者的反驳。


奥戴尔和海金博塞姆合写的评论认为马斯特罗的论文是近期美国涌现的许多“台湾焦虑”文章里的一篇(这背后的原因我们这里不深谈,只想提一点,台湾每年花在美国的游说的钱,一直名列前茅),他们认为这些文章夸大了台湾面临的军事威胁,妨害了美国以及台湾的利益。


奥戴尔和海金博塞姆说台湾问题并不像马斯特罗说的那样紧迫,也比她说的要可控得多,只要美国能一边加强台湾防卫能力(也就是军售),一边重申“一个中国”政策,继续搞“战略模糊”,避免对台湾做任何无条件的承诺。


奥戴尔和海金博塞姆这么说的最大理由是,他们判断解放军在台湾打不赢美军和台湾部队。不管是登陆作战还是战略封锁,战无不胜的美军海空力量都会“保卫”住台湾。


我不知道奥戴尔和海金博塞姆是怎么看待五角大楼和兰德公司的那些报告的,他们也没有说。我猜这两位要么是美国军火商养的喉舌(毕竟我们知道台湾方面从来都是用天价买美国的二手淘汰武器),要么就是我们战忽局北美分部的同志。



林碧莹和萨克斯合写的评论从另一个方面反驳了马斯特罗的论文,他们认为武统一直是大陆的“最后选择”,而在台湾方面仍然是大多数人倾向于“维持现状”而不是“独立”的情况下,证明大陆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没有迹象表明大陆会偏离原先的道路。


林碧莹和萨克斯认为,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大陆,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全方位的政策优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的加强,都会让大陆维持原有政策。


在军事能力方面,他们虽然不像奥戴尔和海金博塞姆那样把解放军的实力看得那么低,但也不相信美国和台湾会输。在他们看来,马斯特罗认为美军会输是中了大陆宣传的计。所以,他们认为维持现状的“战略模糊”是美国最好的选择


除了五角大楼和兰德公司的报告,美国学者的态度还让我想起前两天的这则新闻,有趣不是055现身阿拉斯加,而是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照片又删,删了又公布的操作。


再来的两篇文章就是观网翻译的坦普曼的评论和马斯特罗的回应了,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直接去读原文(《美国还想决定台湾地区的未来?》),时间有限的朋友可以看我下面的概括大意。


坦普曼认为马斯特罗夸大了台湾舆论对大陆的重要性,也夸大了台湾问题对大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蔡英文和民退党一直操作对大陆的敌意,但今天台湾海峡的形势和过去七十年没有什么不同,台湾的现状依然是依赖于美国的隐性承诺,而非台湾或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意愿。如果美国放弃台湾,台湾人可能立刻就会投降。


西太平洋军事力量的天平一直在向中国倾斜,面对美国,中国等得起,大陆并不把台湾视作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马斯特罗夸大了大陆武统的急迫性。也许二十年后,情况进一步变化,到时候的美国总统会乐意将台湾当作一块筹码,换取大陆在其他方面的让步。


这背后其实已有一场分出胜负的观念之战。过去七十年,大陆政府已经成功地说服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对于美国,台湾地区的意义只在于美国区域性投射力量和对盟友安全的承诺。两者利益的不对等,使得华盛顿更愿意放弃台湾。


坦普曼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点,那就是按照他的梳理,马斯特罗其实是按照大陆的叙事在写论文,马斯特罗忽视了“大陆有许多其他优先事项,对台湾地区的行动将使其中大部分受到影响”,“马斯特罗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她的论点最终支持了那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将台湾拱手让给中国大陆。”


坦普曼把马斯特罗描绘成了一个单纯的知识分子,一个被带了节奏的小年轻,一个不自知的战忽局成员。



马斯特罗对上面几位的批评统一做了回复,她说这些批评并没有提供新的论点,反而加深了她一直想澄清的误解,即认为中国大陆没有军事实力收复台湾,为了目前的经济利益大陆会放弃武统。


马斯特罗说美国国防部、国会研究局、兰德公司这样的智库有数百份不带偏见的严谨报告表明解放军在过去二十年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进步”,以此反驳奥戴尔、海金博塞姆、林碧莹和萨克斯对解放军实力的低估。


马斯特罗还引用澳大利亚和韩国被制裁的例子,试图说明中国并不是一味考虑经济利益,而不顾国际威信。


对于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马斯特罗指出了中美观点的不同。美国方面认为崛起大国会为了打破现存秩序而开战,而中国方面认为衰落大国会为了保住无可匹敌的地位而开战。


对于“大部分台湾人仍然希望保持现状”这一点,马斯特罗指出,“保持现状”和“国家统一”之间仍然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已经不是七十年前的样子了。中国快速的军事现代化、惊人的经济崛起和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改变了中国政府在许多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假设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没有改变想法,是一厢情愿的。”



以上就是这次《外交事务》组织的美国学者关于武统台湾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到,受限于对中国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美国学者在对事实性材料的认识上就存在问题,在解读材料的能力上又往往把握不好分寸。某种程度上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前一阵子,基辛格还是谁,才重申了这样一个观点:美国对中文、对中国的隔膜将极大地制约美国遏制中国的能力。


美国学者关于武统的讨论有其认真的部分,即使是误解,它们也可能影响美国的政策,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部分。另外就是它还有富含趣味性的一面,在读这组文章时,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几个人影,一个指着其他人说:你们是战忽局的吧?其他人回指:你才是战忽局的!



那么尽量排除战忽的观点是什么呢?


2013年,阎学通教授在清华大学的“国际关系分析”课堂上提到了台湾问题,他提了一个公式: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越联结,台湾人越不想统一。道理也好理解,维持现状才能享受大陆惠台政策,统一了,不就没优惠了?


上面我们提到由防独变为促统,怎么促?


除了加强国防建设以外,还有抓虫子:



凤梨、释迦、莲雾是台湾出口到大陆水果前三名。



香港的治理正在进行,可做将来的模板。谁说大湾区的哥哥们不会成为未来闽台哥哥们的榜样呢?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展开。至于量变到质变的时间点,去年十月我写过一篇《情势如此明朗》,类比了19世纪末美国将欧洲势力赶出南美的委内瑞拉危机。现在我依然坚持当时的观点。


时间在我,时间表也在我。


— END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